河北省级非遗项目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


藁城宫面生产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统率三军平叛经过藁城,食藁城挂面,连称:"妙哉,妙哉!美味之佳也!" 清朝乾隆帝三下江南,途经藁城遭雨淋湿,偶感风寒食藁城挂面顿觉神清气爽,当即下旨:责藁城县令每年向皇宫进贡藁城面五百封。藁城挂面故而得名“藁城宫面”

 


藁城宫面之所以独特, 是因为它只能用藁城面粉、藁城水才能做成,离开藁城,换了水土,即使掌握技术也是枉然。如在日本运用宫面技术做不出空心的挂面。藁城宫面条细中空,既易熟又耐煮,回锅不烂,汤清面秀,这一特色在众多的挂面家族中是独一无二的, 堪称中华一绝。

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是藁城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在藁城市14个乡镇、239个行政村中,各村落宫面加工农户,宫面加工厂众多,比较突出的有:藁城市贾市庄镇耿家庄村、西关镇丰上村、张家庄镇龙宫村等等,形成了藁城独有的特色和文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属藁城市贾市庄镇耿家庄村的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该村位于河北省粮食丰产区,紧邻省道衡井公路,北距藁城市区20公里,交通方便,无污染源。

藁城宫面系纯手工制作,后经无数次技艺改进,无论从口感还是手工技艺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具有代表性的藁城市贾市庄镇耿家庄村,其宫面生产就是这里的主导产业,生产加工占到了整个村的90%以上。走进耿家庄你就会发现,无论是街上还是院里,四处可见晾晒宫面的木杆,大门洞里堆积着一袋袋面粉,等到正午时分,家家晾起了宫面,就像一幕幕白色的屏障,非常壮观。耿家庄生产的宫面以精粉、精油、粗盐为原料,经和面、醒面、开条、盘条、上轴、分面、上架凉面、拽条、拉丝、阴干等13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制作时间非常讲究,通常要在凌晨两三点钟起床和面,而且在制作中还要受到季节、气温及空气的湿度的影响,所以一般都会在冬、春季来做,基本上是用一天来完成的,经13道程序做出的宫面,条细空心,油亮洁白,粗细均匀整齐。煮熟挑入碗中,半汤半面,汤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作佐餐,尤其适宜病人和产妇食用。因其系手工制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较有口劲,食用简便,富有营养,深受人们喜爱。



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在保持传统的技艺基础上,根据人体微量元素的需求成分及摄入量,精细选料,科学配方,如今藁城宫面品种多样,搭配了不同的营养元素,多以营养丰富且纯天然的鸡蛋、蔬菜、牛奶等为铺助原料,研制出高营养适用于孕妇、儿童、老年食用的系列宫面产品。2006年,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还走进了央视的每日农经,通过荧屏在全国人面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2012年8月河北青年报到耿家庄采访,大篇幅的进行了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专题报道。

 


2013年,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申报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上一篇:无

下一篇:河北省级非遗项目藁城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