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区文化馆

简介:    
       藁城区文化馆建于1950年5月,馆址坐落在如今的文源路,当时只有几间平房办公。1978年改建为三层办公楼。随着时间的推移旧址已变得十分偏僻,2000年春,搬迁至四明街最南头繁华地段。

     文化馆馆内机构设置为:馆长1人,副馆长3人。下设办公室、文艺辅导部、创作部、美术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文化馆实际编制为21个,现在职人员仅1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9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技师一人,高级工两人。业务辐射全市13个镇,1个回族自治乡,行政村239个,自然村240个,服务人口78万。业务辅导干部大都来自专业文艺团体和毕业于艺术院校,队伍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组织辅导培训的能力。
群文活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文广新局和市文化部门的重视和领导下,努力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和谐社会为主导,以丰富 广大群众精神生活为职能,坚持“开拓、务实、强文、兴馆”的治馆方针,组织开展了农民艺术节、春节文化活动、彩色周末、藁城市艺术节、文化下乡、书画展、戏曲票友大赛、歌手大赛、舞蹈器乐大赛及各种节庆大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270余场,促进了藁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与发展。

       根据上级下发的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基本内容,面对面积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在文广新局和文化馆领导的积极努力下,目前,老年培训室、戏曲培训室、声乐培训室、太极培训室、国标舞室、美术培训室、各类少儿艺术培训室,还设有美术一、二两个展厅,已初步具备免费开放的基本条件。
艺术培训:
       举办器乐、新秧歌、美术、声乐、戏曲、舞蹈等各类艺术培训,培养了大量业余群众文艺骨干,为更好地发展城乡文化艺术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学创作:
       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艺术作品500余篇(幅),在市以上报刊、电视台、电台等发表、播出作品百余篇。大型评剧《柳暗花明》、小评剧《钻箩筐》、《双认婿》、《三岔路口》等由河北电视台录像并多次播放。20集电视剧《天下第一鼓》由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买断版权,创作的小话剧《无锚的船》、歌曲《谢春风》及散文、曲艺等作品,多次获省市级奖项。文化馆演员演出的小戏《中秋时节》、《那片枣树林》两次获得全国群星奖和《群文之星》称号。文学艺术创作取得的成果,为藁城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基层文化:
       文化馆在邱头、倪家庄、交通局、通安幼儿园、东城幼儿园等机关、农村、学校,建有多个辅导基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对全市的群众文化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协会建设:
       藁城区文化馆下设社会文化艺术团体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票友剧社,有《铁钺书社》等多家美术学社、另有民族器乐团、军乐团、吹歌团等,分别活动于人民广场、儿童公园、街心公园。在城区形成了强大的艺术骨干队伍。
非物资文化遗产:
       通过多次下乡摸底、普查、收集整理,完成了《藁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立项118项。目前,藁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名录的有耿村民间故事,进入省级名录的有:耿村民家故事、吹塑、藁城战鼓、北周挂乱弹、藁城宫灯,宫面、刘海传说。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5人。

 

 

 

藁城区文化馆

2013年10月30日

上一篇: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问答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