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倪瓒山水画的空疏美

微信图片_20211227190009.jpg

画里空疏处,个中尽是诗。倪瓒山水,画面空疏,故其所作,向有"疏体"之 称。他与同时代的王蒙"密体"山水形成强烈的对照。倪瓒的画空,空中有灵气;倪瓒的画疏,疏的有秀气。他的这种空疏景色,是象外之美。画家於象外写之,观者于象外得之。绘画上的这种空疏,如抚琴者得弦外之音,吟诗者得言外之境,因为艺术的审美境 界是无限广阔的。 


微信图片_20220817200130.jpg
元 倪瓒 江岸望山图 111.3x3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画,固然要看有笔墨处,也需要看它的空白处。清初笪重光在《画筌》 中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所以论画者向有一种说法,谓"画中空白便是不语诗"。一幅画是一个整体,画中的形象、色 彩,还有题款、用印,都是画面的组成部分,画中的空白,同样是画面的组成部分。倪瓒被誉为善于处理空白的画家,便是根据绘画有那样的特点,才对他作出这样的称誉。

微信图片_20220817200137.jpg
元 倪瓒 水竹居图  55.5x28.2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倪瓒画山水,在画面上所留的空白,有的占画面的三分之一,有的占二分之一,有的甚至占三分之二,换言之,画面只有三分之一处,才有笔墨,所以倪瓒画的疏秀空灵,其特点非常明显,本文就倪瓒画山水的表现,概括若干种,来说明其对空疏处理的巧妙。

微信图片_20220817200140.jpg
元 倪瓒 江亭山色  94.7x43.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几种表现是:

一种是不画远景,压低中景,使所画集中,画面空出一大片。倪瓒赠周逊学《幽涧寒松图》,及《秋林野兴图》《松林亭子图》等皆如此。

二种是取中景的一部分,不及其余。其所作如《岸南双树图》《疏林竹石图》《绮石乔柯图》等皆如此。


三种是取近景和远景,舍中景,使画面中间部分空灵,这是最能代表倪瓒画的山水章法。其所作《渔庄秋霁图》《紫芝山房图》《六君子图》等,无不如此。

四种是将近景、中景的树、石集中,并于密处求疏,使人感到画面丰富,但又不失为空疏。其所作《虞山林壑图》《容膝斋图》《溪亭秋色图》及《西林禅室图》等皆如此;再一种是,如其所作《雨后空林》等,画得较满。近、中、远景都入画。这种表现,属于倪瓒个别作品的章法,这里拟不作一一概述。

微信图片_20220817200143.jpg
元 倪瓒 容膝斋图 74.7x3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艺术表现出它的美,固然有它的多种内涵。但是绘画作为一种可视艺术,形式对于画面的美丑,产生极重要作用。细看倪瓒画山水,就因为在画面上空得好,疏得好;空得适宜,疏得适宜,才给观众以美的形式感。自十四世纪下半叶以来,凡论倪瓒画,都认为他是"空疏得体",称赞他"画小而不少","画简而不简",为了证实他的这种手法的优异,拟将上面所举倪瓒画的四种表现方式,作一番形象反证的对照。这里所谓的"反证",主要按中国画"计白当黑"这一个艺术要求去验证。证明画面为什么"画小而不少","画简而不简"的道理。
 


这个反证,反黑为白,反白为黑,这个验证,无非说明这样两点:在视觉的区分中,白与黑,或者黑与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画面上突出白,或者突出黑,是艺术处理的结果,不是黑、白自身具有的特点;在艺术处理上,黑少不了白,白少不了黑,换言之,画黑必须顾到白,画白必须顾到黑。黑与白在画面上如果产生相辅的作用,则所画必得艺术相成的效果,所谓"极怜画里漫天雪,边角毫端墨自浓 ",其理自明。十多年前,我写的论画诗,内一首上截云:"江水碧连天,凝霜墨万钱",说的都是黑白在画面上的对比关系 。 

微信图片_20220817200147.jpg
元 倪瓒 疏林远岫图 72.9x3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前面提到的倪瓒画《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稿96.1厘米,宽46.9厘米,为倪瓒年五十五岁时所作。这幅画作好后,过了十八年才题上诗跋,想见倪瓒当初成品时,画中既不取中景,又未题字,则画面的空疏,可想而知,他的这种空疏表现,由于在艺术上达到"不空也不疏"的效果,所以使读此画者,竟"对云山野水,遂起无限之思"的艺术效果。六十年代的有一年,当这幅名画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时,我与匈牙利一位青年画家同看这幅作品。他看个不歇,并拉住我说道:"这画太好了,太奇了。没有画什么东西的地方,正是画得最好的地方。你看!他的视野多么广阔,空着的是十里远,还是二十里远,深远极了,画的奇妙极了。"一个欧洲画家,居然赞不绝口,我看他的样子,已被这幅画的空白迷住了。